iPhone 的期待与空虚

2023/10/20

在很小的时候,我就期待着自己能有一部 iPhone,并且这样的期待一直延续到了现在,因为即便我中间用过许多不同的手机,但始终没有真正用上 iPhone。

我拥有过 iPod touch、iPad,并且现在有着一部用来测试的 iPhone SE,我与 iPhone 越来越接近:iPod touch 只是没有麦克风、摄像头,无法打电话的 iPhone;我的 iPad Pro 有着 Face ID 和激光雷达,这甚至比非 pro 的 iPhone 还要强大;而 iPhone SE 只是没有作为主力机使用而已。

为什么会一直想要一部 iPhone?Android 设备在近十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苹果的发布会却越来越无聊,远不是 iPhone 4 时代那副能够傲视群雄的景象,看起来我对 iPhone 的热情应该逐渐衰退,但实际上在拿到测试用的 iPhone SE 后,我依然对它喜爱不已,精心装扮桌面,忍不住用它去做 Android 并非无法实现的事情。固然,iPhone 一直有着其他设备难以企及的优势,比如说统一的 App Store 商店、独有的软硬件生态、遥遥领先的影像系统、精致的 UX 设计……这样的点或许还可以列出许多,可让我真正痴迷的其实是—— iPhone 承载着的,对“改变”的寄托。换句话说,我相信 iPhone 能给我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这样的答案听起来固然会有些可笑,甚至会令人不禁怀疑我被消费主义所洗脑,我的生活会怎么样应该是由我或外部环境来决定的,而非一部手机,哪怕说换一所大学、换一个导师、换一批室友对我生活的影响显然都要比换一部手机要大得多。没错,理论上完全正确、客观、中肯,可实际上呢?我好像很少真正改变过什么东西,这不是在否定我一直以来的努力,只是我的生活就像被注定了一样,太阳和海浪无情地提示着我失败的勇气和尝试,自然我也更加无力于改变学校或者所谓性格、命运。iPhone 则恰好脱离了数码设备的本质,成为了我对美好生活理想的寄托,是我心灵深处的追求和期待,帮助我树立着“改变”的信念。而且我可以明确,我在体验其他人的 iPhone 时,并不会有着同样的热情,因为那不是“我的 iPhone”,他们手里的自然也非我一直想要的“iPhone”。

好像又回来了是吗?上面的文字似乎并不能为我开脱,我依旧是个盲目将消费商品和美好幻想关联的傻瓜。而更糟的是,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旗舰手机 mate 20 pro 把我送入了精神科,而我人生中的第一部旗舰电脑 MacBook Pro 则在时隔三年后再度把我送入了精神科~~,很难说我最期待的 iPhone 不会让我梅开三度~~。不难预见到,我刚拿到 iPhone 之后会满怀热情的完成各种配置(就像我对 Mac 做的那样),并迫不及待的把我一直想要使用的 iOS 独占软件安装,与此同时,我会短暂的开朗乐观、充满期望的生活一阵子,然后陷入到与之前别无二致的空虚中,“我的 iPhone”也变得与其他人的 iPhone 相差无几。

这样看来,或许我真正应该做的,是保留这份期待以避免空虚。果真如此吗?

不,iPhone 与前面的例子并不相同,我选择 mate 20 pro 是因为它的性价比,我选择 MacBook Pro 同样是因为它出色的各项参数,但是只有 iPhone,我是真正的喜欢,而如果真的像购买这两者时那样思考,iPhone 恰恰不一定是最优解。近一年多来,我经历了许多许多,虽然生活依旧没有改变、“自我”依旧没有找到、“核心问题”依旧没有解决……但是我顽强地学习着保护和包容自己,照顾自己的感受,满足自己的需求,这些付出让我看到了减药的希望,而这之后,对 iPhone 的购买将变成一座里程碑,是的,期待满足后会是不变的生活和空虚,可我终究艰难得撑起了自己。